欢迎进入:好学通教师资格网!
在线咨询
网校课堂
通关题库
城市: 全国 天津 广东 浙江 北京 上海 山东 kaiyun安全下载 江西 江苏 安徽 湖北 湖南 河南 kaiyun安卓版 广西 福建 IM体育开云电竞 山西 陕西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更多
你的位置: 主页 > 笔试辅导 > 课堂笔记 > 正文
学习动机理论_2021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课堂笔记分享
发布时间:2021-03-10   教师资格

学习动机理论_2021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课堂笔记分享。

  学习动机理论_2021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课堂笔记分享

  (一)强化动机理论学习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其基本观点如下:

  1.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2.强化是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增强作用。

  3.强化从性质上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通过个体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而起到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如适当的表扬、奖励、获得优秀成绩等便是正强化手段;负强化一般是通过引起个体的消极反应从而减少不恰当的学习行为,如惩罚、考试不及格等便是负强化。负强化抑制了不恰当的学习行为,从而增加了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个体情绪上的对抗与不满。因此,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增强正强化的作用,慎用负强化的作用。

  强化理论对学校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教育上广为流行的程序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基础,就是通过强化原则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但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则会干扰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需要层次理论

  联结主义派心理学家主张用强化或避免惩罚来解释学习动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喜欢用需要的满足来解释动机,马斯洛则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马斯洛强调人类的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的,他把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归为七类,因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因此其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将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结合起来考虑对行为的推动作用,是具有一定科学意义的。但有些学习活动并不一定是由外部动机所激发和引起的,因此这种理论忽略了人们本身的兴趣、好奇心等在学习中的始动作用。

  (三)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成就动机理论是以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为基础,在德韦克的能力理论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几乎成为评定成就需要时普遍接受的研究工具。

  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要调动其积极性,通过给予他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竞争不强的情境,取得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表扬,评定分数时要放宽要求,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指责其错误。

  (四)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20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出现了很多归因模式和理论,其中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最为引人瞩目。韦纳在海德和罗特的归因理论和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个体对成败结果的归因特点,对影响行为结果的可觉察的原因特性、原因结构以及原因归因和情感的关系等都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他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不外乎以下四种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或运气。其中,能力和努力是两种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是个人可以控制的;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是个人较难控制的;能力和任务难度又属于稳定的因素;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则是不稳定因素。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使人对成功和失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并由此影响个体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于l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这种判断与评价对个体的行为动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达到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或取得某一水平的行为结果时,就表明他们具有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而且,自我效能感总是和某一特定的领域相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