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网]2019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精选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四).教师资格证考试将于11月4日进行,好学通为帮助学员顺利通过考试,特别整理了《中学综合素质》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供考生参考学习,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好学通教师资格证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A.并列的 B.递进的 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D.互补的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3.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4.关心教好每一堂课,关心班级大小、时间、压力等问题,说明教师成长进入了()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他人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5.我国现行从法律上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A.私人职业 B.从属职业 C.专门职业 D.附加职业 6.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7.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8.王老师讲完新课,询问同学是否学会了,班级里鸦雀无声,王老师环视教室,这时小明回答:“会了,王老师说:“好的。于是王老师进行了接下来的教学任务,王老师的行为()。 A.正确,与小明的互动体现了因材施教 B.正确,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 C.错误,未能践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D.错误,只关注学科知识的学习 9.物理徐老师对学生李丽的评语是“这段时间你开始主动回答问题,学习态度也更加认真,考试时更加仔细,因此你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多,继续加油啊。关于徐老师的做法,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徐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B.徐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C.徐老师关注学生道德学业水平 D.徐老师以名次作为评价标准 10.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某次考试得了97分,却被教师和家长说成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老师的做法忽视了()。 A.学生是完整的人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D.学生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人 11.小郑、小刘老师是某学校的数学老师,平时两人都很努力,也喜欢暗暗较劲。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小郑和小刘老师都有参加,但赛前两位老师既无教学的交流,也无比赛想法的讨论,最后遗憾双双出局。关于小郑和小刘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不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 B.有利于教师在竞争中成长 C.体现了教师公平竞争的自觉性 D.违背了教师间的合作理念 12.下列选项中既属于教师的权利又属于义务的是() A.在学校管理问题上正确批评、建议 B.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C.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D.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3.小刚为某校八年级的学生,今年14岁,很调皮,不爱学习,让班主任伤透了脑筋。班主任就“要不要小刚继续在校读书问题在全班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给小刚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他再也不肯到学校读书了。班主任的做法()。 A.正确,有助于班集体的和谐健康发展 B.不正确,侵犯了小刚的合法权利 C.正确,符合全班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 D.不正确。给学生家长造成了负担 14.学生向学校后勤主管李老师反映学生宿舍的热水器总漏水,但李老师置若罔闻,几天后某学生使用热水器时被热水严重烫伤。关于李老师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意外事故,与李老师无关 B.应该依法追究李老师的刑事责任 C.应该依法追究李老师的民事责任 D.应该依法追究李老师的行政责任 15.()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A.中小学 B.大学 C.成人教育 D.高等职业学校 二、材料分析题 1.某初三生平时学习懈怠,课堂自律能力差,且经常干扰其他邻座学习,班主任教师多次教育不见改变。教师联系父母,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联系上。班主任便三番五次找该生谈话,希望其自动退学,该生一来厌学,二来老师不断施压,最后选择了自动退学。 请就该班主任的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结合你的经验,给予该班主任建议。 2.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定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评价标准。 三、写作题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参考解析: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D。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4.A。参考解析: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在关注情境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5.C。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由此可见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6.A。 7.D。参考解析: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了学校法令。它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 8.C。参考解析:王老师的授课主要是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不够,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没能践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9.D。参考解析:老师对学生的进步及时鼓励,对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激励。他并没有根据学生的排名来评价。 10.B。参考解析:首先老师做法侵犯了学生的尊严,面对学生的进步不仅不表扬,反而打击学生的信心,不相信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会有进步的可能。这是由于老师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所以选B。 11.D。参考解析: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倡教师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应当团结、合作、互助。题目中两位老师为了竞争而暗暗较劲,违背了教师之间的合作理念。 12.C。参考解析:A选项只是针对教师“参与管理权而言,B选项是针对“遵纪守法的义务而言,D选项是针对“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义务而言,只有C选项既是教师的“进修培训权权利又是“提高业务水平义务的体现。 13.B。参考解析: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学生能否继续就读进行表决,这种行为侵犯了小刚的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14.B。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5.A。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三条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二、材料分析题 1.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不得开除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因为身体状况需要休学,要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案例中某初三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学校应当依法保护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包括“劝退的方式,来侵犯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外,今后如果因为学生学习差就将学生“劝退,也不符合“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第五条)、“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第三十五条)、以及使学生“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条)等法律规定。关于材料中学生,有课堂自律差且干扰其他学生的行为,依据法律的规定,学校、教师首先应当批评教育,对学生负有教育的义务,不能简单地将学生推出校门,更不能随意劝退、开除学生。如果学生屡教不改,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将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转送入专门的学校,继续接受义务教育,并接受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2.老师的评价标准比较恰当,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观的具体要求。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培养。材料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老师一方面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强调全面发展。针对只有特长而其它学科成绩不良的适当降格评价,对于文化课成绩好,没有特长的学生,也鼓励他们全面发展。 再次,素质教育关注全体学生,保证教育公平。材料中,教师对学生个性评价的方式,让很多以前的“差生也找到了自己成才的合适途径,获得了更多的自信,促进了所有学生的发展。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实践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一方面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以个性发展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写作题 参考:论道德养成途径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获得。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这与他的“美德即知识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我认为道德养成的途径有三条: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基本知识的传授。 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在语文的学习中,个体常常会沉醉于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从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的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应追求的品质,但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要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